共和新路街道“新善治”街区治理模式,助力基层服务群众“轻装上阵”

为落实好“为基层真减负、减真负”的市委、区委会议精神,共和新路街道党工委结合居村组织减负的相关措施要求,对证明事项、信息系统、考核指标、挂牌标识等内容进行了对照、传达和精简。并在此基础上,聚焦“减负增能”,以“善治街区”建设为发力点,通过理清工作职能、加强社会动员、强化资源整合、打通数据壁垒等切实举措,助力基层服务凝聚群众“轻装上阵、充满活力”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形成“基层吹哨、迅速反应、条块协同”的善治架构

记者了解到,共和新路街道街区治理模式打破了行政和隶属关系限制,将居民区、楼宇、园区、市场、商铺、规模性租赁等按区域划入四个街区,街道成立街区党总支、街区事务委员会,梳理“五大赋能行动”工作职能清单,凝聚起一个小区围墙外的“共同体”,助力基层治理破墙融合。

将公安、市场监管、城管执法、城运中心、卫生等职能部门成员下沉至四个街区,成立街区综合治理事务委员会,划好“责任田”,以凝聚共识、联合行动、提升效能为抓手,通过开展日常走访、联合执法、市容整治等内容方式,切实解决需要“执法手段”助力的居民区辖区内问题,切实形成“基层吹哨,部门报到”的良好工作局面,做到化解问题“快、准、优”。

针对部分居民区和街面反映突出的顽症问题,街区搭建“圆桌议事会”平台,联合各职能部门对每一个问题点精准把脉、对症下药。

例如,针对洛川中路1100弄居民区内商业小街跨门经营、影响小区整体环境的问题,每次居委会督促整改后虽然情况有所改善,但过一段时间又会回潮。居民区党总支向街区提出后,街区长强碧薇迅速反应,把问题放到“圆桌会”上专题研讨,得到了城管、派出所、市场所等职能部门的积极响应,最终通过定期巡查、专项整治、集中宣传等措施,常态化解决难题,巩固了创全成果。

营造“一张网、一盘棋、一家亲”的共治格局

善治街区进一步促进党建共同体和治理共同体的深度融合,将区域化党建“共同行动”、楼宇党建“治立方”等平台结合起来,以此凝聚街区各方力量,挖掘和储备街区能人库,向企业、驻区单位招募“街小助”(第二街区长),发展成为“街区合伙人”,通过人才赋能激发社区活力。

截至目前,已有15个职能部门、50余家共建单位党组织和30余支企业及驻区单位志愿者队伍加入了“善治街区朋友圈”,共同参与社区服务与治理,包括问题发现研判、公共议题协商、破解街区治理难题、项目认领等方面,通过凝聚各方合力,实现工作覆盖“一张网”,区域联动“一盘棋”,服务群众“一家亲”。

与此同时,通过梳理街区各类群体的不同需求和各项资源情况,形成清单,以街区为平台,助推需求和资源的精准有效对接。例如,街道在了解到部分居民区有停车难题,通过第一时间搭建居民区与周边单位的沟通平台,实现错时共享停车;了解到老年居民清明扫墓出行需求,街区主动靠前联系,联合上海交运巴士客运(集团)有限公司开展为民服务项目“清明祭扫班线”;在“美好社区,便民集市”社区开放日活动中,街区带着丰富的资源走进各个居民区,用先锋行动打造居民家门口的“幸福圈”,营造和谐、有温度的“熟人社区”氛围。

夯实“一支队伍”“一表通”的基础底盘

一直以来,街区党总支以“一支队伍”联合行动,避免“令出多门”和“重复走访”,每周“善治朋友圈”成员会集结在“街区工作站”中,分组开展日常走访工作。走访涵盖“一企一表”基础信息排摸、“温馨小卡”个性化需求征集、“倡议书”宣传等内容,将基础信息排摸、动态问题掌握、创全知识宣传、门责管理落实、防范电信诈骗、食品安全监管、垃圾分类宣传、安全生产检查等重点工作融入日常走访中,开展大调研大排查,并将走访成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研判,形成共享“一表通”,提升善治效能,减少服务盲区,填补居民区连接之处的管辖“缝隙”,让各部门之间的职责管理实现“无缝对接”。

同时,街区工作站中还会定期开展“冯书记善治实践工作室”的“下午茶”活动,听取小巷书记们的近期工作难点,为大家开展基层治理搭桥梁、解近忧、谋长远。

此外

街道党工委定期组织开展“周四行动日”活动。街道包保领导、机关干部每周定点下沉一线,开展“面对面接待”活动,倾听基层心声,协调解决突出矛盾问题,确保辖区企业和群众“找得到人、办得了事”,真正让“周四行动日”成为转变作风、团结群众、化解难题、推动工作的有效机制,切实为基层治理减负增能。

减负增能,

是为了基层更好服务群众;

轻装上阵,

是为了更好狠抓落实、谋划发展。

接下来,共和新路街道将以“善治街区”建设不断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,奋力跑出新成绩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