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球要闻:因绿而生 向水而行——庙行镇构建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品质新标杆


(资料图)

作者:宝山区庙行镇党委书记 陈巍

近年来,宝山区庙行镇秉持“还岸于民”“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”理念,精雕细琢宝山母亲河——蕰藻浜庙行段,经历了从“工业锈带”到“生活秀带”“发展秀带”的蝶变,已成为城市新名片。今年以来,随着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建设深入推进,如何打造科创企业和科创人群工作与生活互融的“生活圈”,怎样成为高质量发展、高品质生活、高效能治理的“样板”,成为了庙行的新课题。“调”以务实,“研”以致用。我们深入开展调查研究,了解企业、民众急难愁盼,关于构建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品质新标杆的诸多想法也逐渐落地。

庙行镇位于宝山区南部,镇域总面积5.96平方公里,是上海最小的镇,区域生态、产业、居住功能融合发展,城市形态面貌基本形成,作为区内首家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示范样板街镇,没有广阔产业腹地,没有大量施展空间,如何焕发新生?

2021年6月,宝山母亲河——蕰藻浜庙行段1.4公里滨水步道全线贯通,2.73万平方米的亲水空间成为周边居民、企业员工游憩的宝地。在这之前,这块难得的“宝地”还是高墙环绕、环境脏乱的堪忧之所。我们通过联合多部门协商研讨、征求市民意见建议等方式,完成了蕰藻浜庙行段的顺利更新,把“蓝图”建成了“美景”。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,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,要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,解决好市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。开放惬意的滨水空间、便捷的交通、优越的区域位置很快吸引来企业、商户、白领集聚,以上海智力产业园为核心载体的科创产业优势集群正在形成。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,优化营商环境、集聚创新人才,我们意识到,必须始终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,将调查研究“准星”对准庙行高质量发展的“靶心”和企业需求的“核心”。我们以“了解企业、服务企业、凝聚企业”为工作导向,以优化升级庙行营商环境为调研目标,建立领导班子包联驻地企业制度。我们对走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和分析,对于能解决的个案,逐一答复销项,对于共性问题,通过集体讨论制定长效解决方案。比如:智力产业园是以在线新经济、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,园区内工作生活着数以千计的创新创业人群,大多为充满朝气的80后、90后、00后,调研发现年轻人对周边休闲娱乐设施配套建设有很大需求。我们进一步加深理解“引来企业只是一个开始,留住人才才是城市发展的关键”。为更好地联系、凝聚、服务园区青年,我们向年轻人问计,在倾听年轻人的“心声”中打开工作思路,力求营造符合年轻人社交属性、文化属性、传播属性的创意生态。目前,我们正在打造两座风格迥异、各具特色的滨江党群服务驿站(1号驿站位于智力公园,2号驿站位于栋霖科技园),建成后将成为融汇庙行精气神的城市“会客厅”。

宜业的园区生态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,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打造宜居环境、吸引人才在此安家。对此,我们加强规划引领,推动水城融合、建设人民城市。让城市更“宜业、宜居、宜游、宜养、宜学”,必须利用好每一寸空间,更加突出功能的集聚。今年以来,我和班子成员跑遍了全镇20多个小区,居民突出反映了社区公共服务空间少、资源散、功能弱等问题。为更好地回应居民需求,我们邀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与全镇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。在规划上强化统一布局,整合各方资源;在服务上注重因地制宜、按需定项、各具特色;在功能上强调小空间大集聚、小平台大创新、小载体大服务。通过全面打造“1+4+N”(1个党群服务中心、4个片区党群服务阵地,N个党群服务站点)党群服务阵地体系,推动“党群服务圈”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、工作圈、文化圈、体育圈”融合,形成党建引领叠加“数智”创新、水城融合、陆路相通、水岸联动的党群服务链。以“空间+党建”升级党群服务。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方案中,推动物理空间融合、工作力量融合、服务资源融合、信息数据融合。以“空间+文旅”彰显城市魅力。通过建设人民公园、儿童友好互动区等特色项目,将绿色空间与亲水平台有机互联,构建庙行特色蕰藻浜—东茭泾T字型滨水岸线,打通“科创秀带”与“生活秀带”。以“空间+配套”提升便民功能。因地制宜推动教育设施、养老设施、医疗设施等与社区低效用地、空间绿地结合,综合提升区域空间品质与服务水平。以“空间+体育”带动城市活力,结合公园绿地布局各具特色的市民休闲健身与运动场地、场馆。

我们的工作“没有终点站,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”,面对新时代的考卷,我们要研究真问题,真研究问题,把群众感受当作最好的尺子,坚持一线调研、问需问计、勤政为民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,让群众“阅卷”满意!

关键词: